|
9月以来,全国各地陆续迎来开学季,学生们回到课堂开始新学期的学习。昨天,上海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,疫情之下,防控新冠肺炎时,不能忽视另一个当季“高发病”——流行性腮腺炎。
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属于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,因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侵犯口腔中的腮腺而导致嘴巴变大。流行性腮腺炎多发于4-15岁的儿童青少年,尤其在5-9岁的儿童人群中最为多见,由于它传染性强、传播速度快,容易在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引起暴发流行。2020年,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数在我国法定传染病中位居第4位,仅次于流行性感冒、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。
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一般为14-25天,平均18天。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源,患者症状出现前7天至出现后9天内都有传染性。
腮腺炎病毒可以存在于唾液中,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给他人,也可以通过接触唾液污染的衣服、玩具、物品、餐具等传播。此外,病毒还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,造成胎儿畸形或流产。感染后,少数患者在前驱期有低热、乏力、肌痛、食欲不振、头痛等症状,而多数患者没有前驱症状。
人群对流行性腮腺炎普遍易感,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,病愈后可以获得持久免疫力。要注意的是,流行性腮腺炎本身并不可怕,但它可以并发病毒性脑炎、胰腺炎、心肌炎、肺炎等,可能危及生命或影响生殖功能。
市疾控专家建议,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需要停课隔离,直至腮腺肿大完全消失或发病10天之后,开具有效的病愈返校证明才能回校复课。患儿的密切接触者需接受医学观察,观察时限为末次接触后21天。
一般而言,儿童可以通过接种麻腮风疫苗、加强晨检和健康观察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、增强体质等手段预防流行性腮腺炎。(记者李晨琰)来源: 文汇报 |
|
|
|
上一篇:糖醇食品可能致腹泻 胃肠道疾病患者尽量少吃 |
下一篇:谈"斑"不必色变,带你认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|
|